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3-05-24
根据现行刑法规定,对于贷款诈骗罪既遂的犯罪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将采取不同的量刑措施。
一般情况下,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当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对于贷款诈骗罪既遂的犯罪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将采取不同的量刑措施。
一般情况下,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当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刑法中另有规定,则按照规定执行。
诈骗人在进行贷款时,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借款时就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诈骗人借款只是一种虚构的手段,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
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具有归还的意愿,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债务不能及时偿还。
诈骗人在借款时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知。例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活动,或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具有归还能力。
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通常会如实告知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手段。
诈骗人在骗取财物后不考虑归还,因此在财物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导致财物的损失,例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
而在民间借贷中,借款人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借款的归还。
值得注意的是,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包括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此外,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如果是过失,则不能认定构成此罪。
综上所述,对于贷款诈骗罪既遂的犯罪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将采取不同的量刑措施。一般情况下,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当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将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