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08-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如果公司因关停而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进行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劳动者,按一年计算;对于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 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4.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5. 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7.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必须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可以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存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且地位平等。
劳动合同的履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受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影响。劳动报酬的支付形式通常为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劳务合同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与市场的变化直接相关。
劳务合同主要受民法和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不服仲裁决定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务合同纠纷可以直接进行诉讼,也可以通过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