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4-18
赌博罪的客体是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
赌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行为。聚众赌博是指组织、招引多人进行赌博,并从中获利。
赌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赌博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并以营利为目的。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以营利为目的,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聚众赌博”:
1) 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
2) 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
3) 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
4) 组织10人以上赴境外赌博,从中收取回扣、介绍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在相关司法解释颁布之前,对于明知而帮助开设赌场、经营赌场、赌博资金流转、介绍赌场员工、介绍参赌人员等居间行为是否构成赌博罪的共犯存在争议。现在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并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可视为赌博罪的共犯。
在认定赌博罪共犯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 必须有共同的赌博犯罪故意。即需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他人在实施赌博犯罪。行为人的认识状态是明知,认识内容是他人在实施赌博犯罪。这里的联络和沟通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即使他人不知情,也不影响赌博罪的成立。换言之,赌博罪共犯可以是片面共犯,但不限于片面共犯。
2) 行为人必须提供了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其中计算机网络帮助主要指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空间等条件和服务。所谓直接帮助是指对于赌博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起到直接促进作用,而非可有可无。因此,在赌场组织赌博行为但未开设赌场、参与抽头分红的受雇人员,由于其帮助行为不具备直接促进作用,一般不应以赌博罪共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