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3-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分子在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后,如果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悔改或有立功表现,应当减刑。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更应受到减刑的待遇。
以下情节可以作为减刑的依据:
(一)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二) 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并经查证属实。
(三) 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
(四)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
(五) 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
(六) 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
犯诈骗罪的个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情节。若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 惯犯或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9)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所得款项归单位所有。若数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以上,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2条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若数额在20万元至30万元以上,应根据该法第152条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