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07-26
1、工伤劳动能力鉴定部门是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是负责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机构。该委员会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然后,该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如果需要,该委员会还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如果有必要,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1、工伤认定申请主体
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用人单位有法定义务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但是,这种申请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直接申请工伤认定是其民事权利,而非义务。此外,法律授权工会组织也有权申请工伤认定,以维护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
2、工伤认定的管辖
具体来说,应当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3、认定申请的时限
30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算。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关于什么是“特殊情况”以及何为“适当延长”,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酌情认定。如果在上述期间内,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认定,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1年,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算。该期间为除斥期间。
4、工伤认定材料的提交
填写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的《工伤认定申请表》。
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5、受理或不予受理
申请材料必须完整,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受理时效尚未经过,申请主体适格。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申请才会被受理。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了申请,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如果不满足受理条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6、证据的调查核实
原则上,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如果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那么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7、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但是,如果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应当在15天内作出决定。
工伤认定决定应当依法载明必记事项。
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8、送达与抄送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认定法律文书的送达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9、复议或诉讼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0、资料存档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至少保存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