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9-26
在交通事故中,负有主要责任的驾驶人应当对事故造成的损害承担主要部分的赔偿责任。首先,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如果赔偿金额不足,则由负有主要责任的驾驶人按照过错比例进行分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交警的事故认定书上会认定一方负主要责任。然而,主次责任的比例到底如何确定,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当事人将无法得知。根据2004年公安部颁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对于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的交通事故,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并没有具体的比例规定。
目前,对于责任比例的具体划分已经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约定俗成和反复使用,形成了一种惯例。在这种惯例下,责任比例是法官酌情确定的,范围从55%至90%不等。目前,大部分判决都以70%和30%确定主次责任的承担比例。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时,主要责任的赔偿比例为70%。然而,如果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虽然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对应的赔偿比例将提高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