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2-05-13
(1) 如果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还款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
(2) 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超过20年后法院不予以保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高额的利息是引诱出借人借款的主要原因。法律规定个人借款利息不得超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但现实中借款人往往为了借到钱约定的利息超出法律规定,并存在利滚利的现象。出借人只考虑以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方式来获取高额利润,而未考虑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导致本金及利息无法得到偿还,最终不得不起诉到法院。
出借人出于朋友、亲戚关系,或碍于面子等原因,不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财产或找保证人,这使得相应的借款失去了保证,还款失去了约束力,借款人不按时、足额归还借款就在所难免。
借贷双方提交的借据、收据往往写得不规范,导致文义含糊、不确切,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例如:
1) 借贷双方姓名书写不规范:按照规定,借款人的姓名应以身份证、户口簿上登记的名字为准,但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在借据上或收据上写别名,或以同音的别字替代。当发生纠纷诉至法庭时,借款人以借据上的签名与本人身份证上不一致而否认借款的事实,出借人以收据上的签名不是还款人而反对已经还款或部分还款。
2) 利息约定不明确:除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的四倍,超出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以外,双方在结算时将结算之前的利息记入本金,再次计算利息,出现利滚利的现象也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