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包括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1-18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来看,在刑事案件中,关于近亲属主要是指当事人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以及同胞兄弟姊妹。特别要注意,这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关于近亲属的范围规定不同。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包括哪些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包括哪些
1. 近亲属的定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2.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明确规定了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范围。
二、刑事案件亲属可以出庭作证吗
1. 证人的义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凡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除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外,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并不属于不能作为证人的情况。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禁止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证人。因此,以证人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为由否定其证言的证据能力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2. 证人证言的效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78条的规定,证人在庭审中作出的证言,经控辩双方质证和法庭查证属实的,应作为定案的根据。如果证人在庭审中的证言与其在庭前的证言矛盾,但证人能够提供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庭审证言;如果证人无法提供合理解释,但其在庭前的证言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证言。如果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出庭后拒绝作证,而法庭无法确认其证言的真实性,该证人的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 证人证言的效力评判
从法条上来理解,与被告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的效力与一般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是相同的。证人证言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因此其对被告人的利害影响主要取决于法官的判断。这类证人证言应区别于有亲属关系的证人对被告人有利的证言,后者涉及到补充证据的规则。我国刑诉法对证人证言的补充证据规则指出,有些证据由于证明作用较弱,需要其他证据与之相互印证。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密切关系的证人对被告人有利的证言,以及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对被告人不利的证言都属于这类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