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是否影响诉讼主体资格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流程法律知识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是否影响诉讼主体资格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12-10

 
219604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关于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的是否影响诉讼主体资格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对诉讼主体资格的影响

1. 不影响诉讼主体资格

在诉讼中,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转移不会影响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和诉讼地位。法院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对受让人具有拘束力。

2.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受让人可以申请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受让人也可以申请替代当事人承担诉讼,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如果不准许,可以追加其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二、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规定

民事诉讼主体是指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当事人。民事诉讼活动涉及的诉讼主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审判机关

主持审判活动的审判机关是民事审判活动的主体。

2. 诉讼当事人

诉讼当事人是指参与诉讼活动的民事纠纷的双方,包括诉讼代理人。

3. 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包括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民事诉讼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保证民事诉讼活动合法有效地进行。通常所说的民事诉讼主体指的是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诉案件中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合格的当事人直接关系到诉讼结果。在法庭上,有时被告会反驳原告称“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没有实体权利,不能当原告”。法院会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以确定案件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是本案的正当当事人。

延伸阅读
  1. 法院是否需要公告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2. 基层法院不能申请支付令吗
  3. 上诉失败的处理方式
  4. 刑事申诉案件的类型,如何提起刑事申诉
  5.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
  2.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3. 如何申请诉讼保全
  4. 具有中断诉讼时效行为的情形
  5. 被告辩称款项为约定款项,原告主张委托法律关系证据不足
  6. 哪些情形可以起到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7. 刑事案件办案流程是什么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