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2-04-12
1. 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应由双方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受损失的30%。如果超过30%,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违约金的数额。合同违约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以及法律原则和精神所要求的义务。一方的合同违约通常会给对方造成损失,甚至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因此,合同的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2. 法律依据:《民法典》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性质和特点对违约行为进行划分,违约行为包括以下种类:
预期违约又称为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并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明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届满前,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明确肯定地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
明示毁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 债务履行期还没有到来。② 明确肯定地向对方表示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义务。③ 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义务是该合同的主要义务。④ 违约的一方没有正当理由。
默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届至前,债权人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在合同履行期到来时,债务人将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债务,且债务人没有拒绝为履行债务提供相应担保。
默示毁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 债务履行期还没有到来。② 一方以行为表示其将不会履行合同义务。比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卖方已经将房产卖给他人;在劳务合同中,劳动者在履行劳务之前丧失了劳动能力。③ 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的行为表明其将不会履行合同义务。④ 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不提供履行担保。
实际违约是指债务履行期已经到来,债务人有正当理由但未全面且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如果债务履行期已过,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适当,债权人无需催告即构成违约。
拒绝履行是指在履行危险到来之后,债务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债务。
迟延履行包括:① 债务人迟延: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能够履行债务但没有按期履行债务。② 债权人迟延,又称迟延受领:债权人应当及时受领债务人的履行但没有受领。
不完全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有履行行为,但在履行的数量、质量、方式、地点等方面存在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