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04-15
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无论是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或单位,还是外国国籍的自然人或单位,只要其实施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之行为,并且在我国刑事管辖的范围内,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为具备特定目的之目的犯。即行为人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而实施贿赂行为。不正当商业利益的判断应依据外国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组织的规章、制度。这些利益可能是应损失的而未损失的,可能是不应得而获得的,也可能是应得而扩大的。例如,使资质欠缺的公司获得某国市场的准入资格,使国际公共组织违背标准进行认证等。
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
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行为。
犯本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犯本罪,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