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61条规定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民法典》第61条规定是什么

点击数:98 更新时间:2022-04-07

 
216997
规定了法定代表人的各项权益。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关于《民法典》第61条规定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民法典》第61条规定是什么

1、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六十一条 【法定代表人的定义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二、民事主体的规定是什么

1、民事主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2、民事主体的资格由法律规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的有公民(自然人)和法人。

3、国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国家直接参加民事活动时,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如发行公债、享有财产所有权、接受赠与、对外以政府名义签订贸易协定等。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义务主体。

4、通常,民事主体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民法调整的主要是商品经济关系,商品关系要求对等的劳动交换并体现等价有偿的要求,反映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就是双方都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延伸阅读
  1. 担任公司法人解散后可以担任其它公司股东吗
  2. 公司法人代表的数量
  3. 合作协议
  4. 隐名股东的法律风险防范
  5. 法人变更对税务登记的影响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2. 财产保全费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3.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是多久
  4.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5.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
  6.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
  7. 如何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影视剧未成年演员聘用合同范本
  2. 网络授权合同书范本
  3.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修正案范本
  4.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