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证人包括哪些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法的证人包括哪些人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3-22

 
215142
刑事诉讼法的证人包括所有知道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证言的人。凭借证人的证言来查清案件事实为古今中外的法律所重视,也是各种诉讼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证据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关于刑事诉讼法的证人包括哪些人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刑事诉讼法中的证人范围

1. 证人的定义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人指的是那些了解案件事实情况并向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证言的人。证人的证言在法律领域被广泛应用,并被各个法律体系所重视。

2. 证人的义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任何了解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3. 不适合作证的人群

根据生理和心理状况的不同,以下人群不适合作证:

4. 证人的资格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可以作为证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

二、刑事诉讼法中的证人作证义务

1. 保障证人证言真实性

赋予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的特权有利于保障证人证言的真实性,改变证人作证难、出庭难、作假证的状况。如果刑事诉讼中证人不享有拒绝作证特权,则证人面临着丧失亲情、违背职业道德等风险,而选择不作证则违背了法律关于作证义务的规定。

2. 实现司法公正

赋予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的特权有利于促使控辩双方平等对抗,实现司法公正。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天然处于弱者地位,即使在辩护律师的帮助下,辩方也无法同作为控方的强大的国家公诉机关相抗衡。

3. 维护家庭和谐与信任关系

赋予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的特权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和特定职业活动中双方的信赖关系。强制要求具有特定关系的证人作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尽快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提高办案的效率,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不可估量的。

4. 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赋予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的特权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法律与时代的共同呼声。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用亲情来调整亲属之间的关系。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作证,则会使亲属之间没有最基本的信任和信赖可言,亲属之间会互相猜忌、互相提防,这必将会破坏家庭和睦,破坏社会和谐。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
  2. 犯罪了符合哪些条件才能逮捕
  3. 职务侵占开庭审判时举报人要到庭吗
  4. 刑事案件原始证据有哪些
  5. 刑事自诉案件证据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刑讯逼供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2. 原始证据与直接证据的区别
  3. 刑事案发后和嫌疑人录音的法律地位
  4. 故意毁坏财物罪情节严重的刑罚
  5. 询问证人的法律程序和方式
  6.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
  7.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