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2-04-29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没有买卖也是构成犯罪的,只要是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都是犯罪的行为。
2、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3、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5、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6、主观方面:故意。
7、法律依据:《刑法》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2、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3、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相关规定“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