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3-11

 
211375
侮辱行为。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关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

(1)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2)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

(3)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 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4、评论严重不当。

5、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若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二、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这两种损害,有时同时具备,但更多的时候只具备精神损害。但是,这两种损害,不论是同时具备,还是只有精神损害,具备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损害的事实。

2、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利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多是故意的,因为侵权人都是想以此来达到贬低他人人格,损害让人名誉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还存在一种属于“不明真相”的过失。

延伸阅读
  1. 庭审发言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2. 原告信息
  3.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4. 网络侵权的物证及其重要性
  5. 如何赔偿因名誉侵权而遭受的损失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原告:_______,_______族,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
  3.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4. 人身权属于侵权责任范围吗?
  5.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
  6.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7. 离婚损害赔偿的要求条件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