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3-17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销售假药属于行为犯。根据不同情形,对销售假药的刑罚有所不同。
根据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如果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单位犯销售假药罪,将会被判处罚金。而对于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照前述规定予以处罚。
在认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药品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建立了一套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用药安全的完整管理制度。因此,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不仅构成对国家关于药品管理制度的侵犯,同时也危害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生产、销售假药罪在客观表现上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从事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主要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及为贯彻该法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包括制造、加工、采集、收集假药以及有偿提供假药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具备其中一种行为,即可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不实行数罪并罚。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指的是生产假药的人员以及销售假药的人员。单位主体指的是从事生产、销售假药的组织或企业。
生产、销售假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通常是出于营利目的。然而,生产者、销售者是否出于营利目的并不影响罪行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