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2-12
(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出于故意。
(3)客观要件: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私藏枪支。
(4)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
根据《刑法》规定。
如果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则不应认定为犯罪,可以根据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在区分罪与非罪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要区别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与未携带持枪证件但携带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行为。后者违反了枪支管理规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25条的规定,对于未携带持枪证件的行为,公安机关应当扣留其枪支、弹药,不能认定为非法持有枪支罪。
(2)要区别本罪与在禁止携带枪支、弹药的区域、场所携带依法配备、配置的枪支、弹药的行为。后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第44条的规定,应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15日以下拘留,并没收其枪支、弹药,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但不构成犯罪。
(1)犯罪对象不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不包括爆炸物;而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犯罪对象包括枪支、弹药、爆炸物。
(2)行为方式不同:非法持有枪支罪表现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而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表现为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
非法持有枪支罪表现为拥有、携带、佩带或以其他方式公然拥有、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而私藏枪支罪表现为私自藏匿枪支、弹药的行为。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行为是公开的方式,而私藏枪支罪的行为则是秘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