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笔录是否有法律效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中止和终结法律知识

法院执行笔录是否有法律效力

点击数:152 更新时间:2022-02-09

 
207236
法院的执行笔录也是具有法律的效力的,他也是相当于法院作出判决的证据之一,一般来说法院的执行笔录必须是有执法的人员以及书证的人员进行法定的程序而书写制作的。是具有法律的效力的。关于法院执行笔录是否有法律效力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法院执行笔录的法律效力

1. 法院执行笔录的法律效力

法院执行笔录在签字后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执行裁定的依据之一。

2. 执行笔录的定义

执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执行员、书证员根据法定执行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司法文书中规定的执行事项,在采取强制措施时详实地记录执行人情况的一种司法文书。

3. 法律依据

执行笔录的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执行通知与强制执行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后,应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二、法院执行费用的承担

1. 执行费用的构成

执行费用包括申请执行费和实际执行费用。申请执行费根据申请人申请执行的标的额,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该费用从首期已经执行到的款项中收取,并计入应执行的标的金额中,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一并执行。执行法院在对案件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时,应以执行到的执行款项为基数,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应收取的申请执行费数额。

2. 实际执行费用的责任

实际支出的执行费用(包括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异地执行本案时按国家规定标准所支出的差旅费用,以及由人民法院或其委托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的与本案执行有关的勘验、鉴定、评估、拍卖、仓储、保管、运输等实际支出的费用)应由申请执行人承担,此类费用不得缓交或减免。已经交纳的实际执行费用金额应计入执行标的额中,并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一并执行。若因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提出申请而进行鉴定、检验、评估和审计,费用应由提出申请的一方预交,并在案件执结时由执行法院裁定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

3. 申请人的义务

为减少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申请人在申请执行前应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和履行能力。如申请人坚持向法院申请执行,则有义务及时主动提供被执行人的住址、去向、经济状况、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以及执行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和所在地等情况予执行法院。

延伸阅读
  1. 抚养权的强制执行问题
  2. 民事诉讼调解不履行的法律处理方式
  3. 法院判决无法赔偿的解决办法
  4. 申请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是否需要交申请费?
  5.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之后怎么执行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2. 民事取保候审的申请书范本
  3. 一、异议审查程序
  4. 二审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
  5. 非法处置财产的财产量刑标准是什么
  6. 民事案件委托权限
  7. 离婚赔偿款拒绝支付的法律解决途径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