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2-03-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犯诈骗罪的,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具体的量刑标准如下:
犯诈骗罪的,如果情节较轻,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犯诈骗罪的,如果情节较为严重,包括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诈骗罪的,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包括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所有权,而不包括其他非法利益。此外,金融机构的贷款也不属于诈骗罪的客体,因为贷款诈骗罪已在《刑法》第193条中有特别规定。
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可以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且不能超出社会容忍范围。欺诈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没有限制,可以是语言欺诈或动作欺诈。此外,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行为也可以被认定为诈骗罪。
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本罪。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