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变造货币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1-13
构成变造货币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客体上,侵犯的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上,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观上,行为人必须明知是货币并进行变造以增大面值或增多币量。关于构成变造货币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构成变造货币罪的条件
1.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变造货币与伪造货币是两种行为,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变造货币是指对真正的货币进行加工,增加币值或币量,其特点是真币中夹杂着假币;而伪造货币是仿照真币制造假币的行为,完全是以假币充当真币。变造行为的手段和特点决定了其变造货币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与伪造货币的数量相媲美,因此变造货币的社会危害性也远小于伪造货币罪。尽管如此,变造货币也会引起人们对货币信用的怀疑,担心交易的安全,从而影响国家币制的稳定,因此变造货币行为同样侵犯了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在客体要件方面,变造货币与伪造货币相比,只存在侵犯程度的不同,而无实质上的差异。
2. 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变造货币的行为,且数额较大。所谓变造货币是指行为人在真币的基础上,以真币为主要材料,通过剪贴、挖补、拼凑、揭层、涂改等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使原有的货币改变形态、数量、面值,从而造成原货币价值的改变。
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必须具备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明知是货币并进行变造,以增加面值或增加币量,才能构成本罪。
5. 法律依据
本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
变造货币立案标准的确定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
本解释所称的"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货币面额应以人民币计算,其他币种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十、变造货币案(刑法第173条)
变造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