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2-01-06
在进行股权转让时,若涉及诈骗行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需根据涉案诈骗数额和情节来确定。
若涉案诈骗数额较大或存在严重情节,可依据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若其他法律有规定,则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可以合理限制股权转让。
根据公司自治和股东自治精神,《公司法》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章程为了维持和强化股东之间的合作性,合理限制股权转让。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时,按照其规定执行。这一点也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有所体现,公司章程可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因此,有限公司是可以限制股权转让的。
然而,公司章程并非法律法规,因此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限制必须符合特殊条件,即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否则该限制条款无效。
例如,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若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股东不得转让公司股权,则违反了法律强制性条款,该规定无效,公司股东可依法转让公司股权。
此外,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其股份(股权)流通性较强。原则上,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不得做出限制性规定。然而,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可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同样,这些限制性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否则规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