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被骗近万元,是否涉及消费欺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赔偿法律知识

理财被骗近万元,是否涉及消费欺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1-10-27

 
199294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财产增值,往往会购买一些理财产品。而近日,北京一女士看到一篇广告,只要花一块钱,就能加入“理财小白营”,从线上学习理财的课程,该女士被该广告吸引,迅速付款后加入其中,而该课程的“老师”不断要求学员进阶,交纳高额的学费,结果该女士累计交纳近万元的学费,那么理财被骗近万元,是否涉及消费欺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理财被骗近万元,是否涉及消费欺诈

从该案件的调查结果看,该理财课程宣传的收益是基本达不到的,属于虚假宣传的情形,存在故意欺诈的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该培训机构退还学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二、消费欺诈构成要件

(I)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例如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延伸阅读
  1. 卖家虚假宣传能要求退一赔三吗
  2.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3. 消费者虚假宣传购买商品的损害赔偿
  4. 欺诈的概述
  5. 案情简介

消费争议热门知识

  1. 陕西省各市消费者投诉协会投诉电话及联系地址
  2. 微信商家拒绝退款的法律维权途径
  3.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
  4.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
  5.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消费者应如何维权
  6. 消费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和范围
  7.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消费争议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