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2-01-02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预谋绑架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对于预谋绑架,根据实施与否可以分为预备犯和既遂犯。
如果预谋绑架没有实施,属于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根据刑法的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而言,如果预谋绑架已经实施,预谋者应当是主犯,可以按照实施的所有罪行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预谋绑架已经实施,预谋者就成为既遂犯。根据刑法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预谋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被绑架人被杀害,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罚,即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另外,如果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也将受到类似的处罚。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犯罪预备的行为表现之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使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包括用于杀伤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用于破坏、分离犯罪对象物品或破坏、排除犯罪障碍物的器械物品、专用于达到或逃离犯罪现场或进行犯罪活动的交通工具、用于排除障碍、接近犯罪对象的物品,以及用于掩护犯罪实施或湮灭罪证的物品。预备行为的危害程度与犯罪工具的危害性和复杂性有关。
除了准备犯罪工具外,犯罪预备还包括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