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1-19
一般情况下,救人并不被认为是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为他人管理事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
管理他人事务是指为他人进行管理或服务。无因管理的事务可以涉及财产事项,也可以涉及非财产事项,但必须是适宜成为债务的事务。某些事项不能作为无因管理的对象,例如代为偿还赌债这种违法行为,以及纯粹伦理事项,例如代为接待朋友。此外,根据法律规定必须由本人亲自处理或经本人授权才能处理的事项(如结婚登记)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
管理的事务必须是他人的事务。如果将自己的事务误认为他人的事务并进行管理,即使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人损失,也不构成无因管理。
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也称为管理意思,是构成无因管理的主观要件。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通常表现为专门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然而,管理人在有为本人谋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实施为自己谋利益的管理或服务行为。
举例来说,甲和乙是邻居,乙的房屋着火,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到甲家,甲前去扑灭大火。尽管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他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乙的利益,因此仍然构成无因管理。
在这里,利益既可以是通过无因管理行为直接获得某种权益,也可以是通过无因管理行为避免或减少损失而间接获益。判断是否为他人谋利益应根据一般社会常识。如果按照一般情况认为是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即使实际结果并未使本人获益,仍然构成无因管理,本人仍需要支付管理人为管理事务所支出的费用。
举个例子,甲根据天气预报得知台风即将来临,他发现邻居乙家的房屋无法抵挡台风,于是支付一定费用进行修理。然而,尽管台风来袭后乙家的房屋仍然倒塌,甲的行为虽然没有使乙获得利益,但仍然构成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中的“无因”指的是“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是无因管理成立的重要条件。判断管理人是否有法定或约定义务应以客观标准确定,而不以管理人的主观认识为准。如果管理人有义务但认为没有义务,其管理行为不能构成无因管理;相反,如果本无义务但管理人误认为有义务,其管理行为仍然构成无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