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届满还能主张债权吗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21
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向他人借贷可能会有一定的借款期限,在这款期限中可能会存在保证人或者保证物那么在保证期间是否可以要求主张债权?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保证期间届满后的债权主张问题
《民法典》与《担保法》的生效日期
根据我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规定,《担保法》的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因此,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取代了《担保法》,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失效。
保证期间的定义和意义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界限。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保证期间是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时间界限。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有权根据法律或合同的约定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旦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请求权将消失。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不同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提起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用于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而保证期间一般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长度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如果没有约定,法定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因此,保证期间是保证合同的必备条款或组成部分,没有保证期间的保证合同是不存在的。
连带责任保证期间的长度
根据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是否向保证人行使请求权,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可分为两种情况:1. 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并通过诉讼程序向法院提出保护民事权利请求,那么债权人的权利将受到法律的保护。2. 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没有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已经免除,那么债权人对保证人的实体请求权将消失,诉权也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诉讼时效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债权人仅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并不意味着同时也向保证人主张了权利。债权人必须明确向保证人提出承担保证责任的具体行为。只有当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时,债权人才会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根据我国《担保法》第18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时,债权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对保证人来说是最不利的,责任重大。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和债务人处于相似的法律地位和责任状态中。因此,债权人通常会选择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在保证期间内,保证人无权拒绝债权人的请求权;而保证期间届满后,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确定连带责任保证期间的起始日期非常重要。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时,即构成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