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公司债务转让股权属欺诈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务人法律知识

隐瞒公司债务转让股权属欺诈吗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09

 
18969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的股东是可以转让股权的,公司转让股权就需要签订转让协议,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那么隐瞒公司债务转让股权属欺诈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隐瞒公司债务转让股权属欺诈吗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作为法人组织,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利。在股东履行了出资责任后,转让股权不涉及公司债权债务,因此不构成欺诈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条规定,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对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责任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责任限于其认购的股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如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而转让股权,且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此事实,公司可以要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并要求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公司债权人根据该规定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并同时要求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法院应予支持。同时,如果受让人根据上述规定承担责任后,向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法院也应予支持,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合同欺诈行为的认定

欺诈人的故意

欺诈人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假的,并希望或放纵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的意图。欺诈人的故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故意陈述虚假事实;二是故意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二是行为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认为自己陈述的错误事实是真实的,即没有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主观意图,此时不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然而,如何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主观意图并不容易,需要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知识经验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认定。

欺诈行为的实施

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包括故意陈述虚假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个方面。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例如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告知他方真实情况,但故意不告知。是否保持沉默构成欺诈呢?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当行为人有义务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说明、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我国法律对沉默是否构成欺诈的规定与上述规定相似。例如《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销售者在出售某种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时,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或用户作出说明,否则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表明,在负有说明义务时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另外,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说明义务的行为人也不能保持沉默。

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

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如果被欺诈人在订立合同时,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密切相关,并且被欺诈人因为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产生了错误认识,才构成欺诈。

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

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为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延伸阅读
  1.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的法律事项
  2. 转让股份时是否包括债权债务
  3. 小贷公司债权转让的法律问题
  4. 股权转让时没有签订债权债务怎么办
  5. 企业已转让,债权债务如何解决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
  2. 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
  3.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4.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5. 5厘利息是否属于高利贷
  6.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