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书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调解书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吗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0-05-25

 
18579
根据相关的法律常识我们知道,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制作的确认双方当事人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调解书是仲裁庭或仲裁员根据经过调解双方达成的协议制作的记载该调解结果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书。那么调解书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到底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您解答。

调解书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案情

赵某与励精公司签订了《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约定对赵某名下的产权房以产权调换的方式实施拆迁。签订合同后,赵某向励精公司承诺了搬迁时间。然而时隔半年以后,赵某的继子女李某将赵某诉至法院,要求对被拆迁房屋进行确权。随后,法院出具调解书,确认该房屋的所有权归李某所有。现励精公司要求赵某履行搬迁并交房义务,并诉至法院,李某在诉讼过程中明确表示其对《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不予认可,且无证据显示赵某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时,李某知晓并同意。

分歧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涉案确权调解书是否具有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效力,对此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调解书作为法律文书之一,应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赵某与励精公司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后,根据法院生效调解书丧失了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且李某对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又不予认可,故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系无权处分,合同应归于无效,励精公司只能请求赵某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不应包括调解书,就物权变动事项所作的调解,尚无与判决同一的形成力,因此,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因此,法院出具的调解书不能影响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效力,双方均应按照协议书的约定内容全面履行各自义务。

首先,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中的“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是指能够引起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法律文书。如此,则物权法第二十八条所要表达的意思应当是:那些能够引起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消灭的法律文书,在该法律文书生效时即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因确认之诉是确认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之诉,所以,因确认之诉产生的法律文书本身不可能导致物权变动。本案中,确权调解书确认房屋归李某所有,李某作为原权利人应及时申请更正登记,否则,善意第三人基于对公示的物权登记的信赖与赵某签订的合同,理应受到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保护。

其次,调解书是依据当事人双方合意而形成的,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是以法院的名义予以确认而已,调解结果的任意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在物权变动领域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确定力。物权变动依其原因,可分为因法律行为而产生的物权变动和非因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因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基础,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具有多变性,且难以被外界所知晓,为保护交易安全,故需以登记或交付为生效要件。非因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如具有形成力的法院裁判文书,本身就是公权力行使的结果,自生效就具有确定力和公示性,因此无需以登记或交付为生效要件。由于调解书是当事人双方协商议定的产物,类似于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了一项新的契约,因此,依据调解书引发的物权变动也应遵循公示公信原则。如本案中,虽然调解书确认房屋归李某所有,但实际上房屋可能原本归赵某所有,只不过在诉讼中,双方因某些原因协商确定归李某所有,因此,在李某未进行更正登记的情况下,确权调解书不能当然证明房屋原本就归李某所有。

最后,将调解书列入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法律文书”范围,还有可能诱发道德风险。当事人可能会利用调解书的物权变动效力实现损害第三人债权的目的,或借此掩盖真实的交易活动实现避税的目的。以本案为例,被告在与拆迁单位签订拆迁协议之后与第三人达成一个确认房屋非其所有的调解书,就难以排除是在利用法律规定达到不履行拆迁协议的目的。如果人民法院在本案中认定涉案调解书具有物权变动效力,则可能诱发大量被拆迁人对赵某的行为加以模仿,既严重损害拆迁人利益。

调解书内容

主要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依次写明下列事项:

(一)标题和编号,标题写明“调解书”,并在其右下方写明文书的编号。

(二)申请人栏内写明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和地址;有代理人的写明代理人的姓名、单位和地址等。

(三)在被申请人栏内,写明被申请人名称、姓名和地址;有代理人的,写明代理人的姓名、单位和地址等。

二、正文,依次写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和发生的争议事项,以及双方当事人的仲裁或调解要求。

(二)仲裁员的选定及其工作情况和结果即“XX仲裁委员会根据合同的仲裁条款受理了本案,组成以XXX为首席仲裁员,XXX和XXX为仲裁员的仲裁庭,(或组成以XXX为独任仲裁员的仲裁庭)经当事人双方同意,由仲裁庭进行了庭前调解。通过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

(四)调解费金额的分担。

三、尾部,依次写明;

(一)调解书份数及分持情况;

(二)仲裁员、秘书签名,仲裁委员会盖章;

(三)制作调解书的日期和地点。

延伸阅读
  1. 一、法院离婚调解协议的起草
  2. 离婚调解书的效力及约束力
  3. 离婚诉讼调解的可行性
  4.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5. 离婚调解书的生效时间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2.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5号: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4. 诉前财产保全所需材料清单
  5. 担保物权的实现
  6.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7.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