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能否拘传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拘传法律知识

民事案件能否拘传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7-18

 
18442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提起民事诉讼后符合条件的,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民事诉讼是有强制措施的,那么民事案件能不能拘传?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民事案件中的强制措施:拘传和拘留

一、民事案件中的拘传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拘传的情况。当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进行两次传票传唤后,若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有权采取拘传措施。

二、拘传和拘留在执行中的适用问题

在执行阶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强化对被执行人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拘传

在执行工作中,一些单位或组织表面上没有可执行的财产,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常常以躲避执行人员为手段,其他人也借口不了解情况,不配合调查,导致法院无法执行。对此,拘传是一种有效的强制手段。通过拘传,可以让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亲身感受法律的强制措施,并通过多次适用此措施,威慑其嚣张气焰,震慑其蔑视法律的心态。通过降低其形象,使其无所遁形,从而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

2. 多用拘传,慎用拘留

由于拘传的效果要好于拘留,因此在执行中,应遵循一个原则,即不轻易适用拘留,只有在反复适用拘传无效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适用拘留。

3. 充分发挥拘传的作用

在拘传时,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参与,将被执行人藐视法庭、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曝光,增强拘传的效果。在将被执行人拘传到庭后,应要求其如实陈述财产情况和履行能力,并制定履行计划。通过开庭,申请人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询问,如果申请人能够提供被执行人拥有财产的线索,可以让被执行人提供证据。如果被执行人不予质证,或其反驳不能成立,可以根据证据规则认定被执行人有财产但不履行,从而依法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合理地运用拘传和拘留这两种强制措施,可以更好地推进民事案件的执行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
延伸阅读
  1. 管辖异议的再审问题
  2. 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3.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
  4. 一审法官不送上诉材料如何处理
  5. 二审维持原判的判决书的制作及生效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派出所探监证明格式
  2.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3. 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4. 逮捕的前提条件
  5. 酒后与警察发生争执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
  6.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性
  7. 保证金在取保候审中的作用和定义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