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道路交通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24-01-01
一些人在马路中间不肯走或是设置路障,阻拦道路交通正常行驶。面对这种阻拦道路交通的行为,有些人是为了申请自己的主张或是揭露他人的罪行,希望能达到某种目的,那么,阻拦道路交通是否构成违法犯罪?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阻挡交通是否构成违法犯罪
故意阻挡交通的法律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故意阻挡交通属于违法行为,由交警依法处理。如果故意阻挡交通的行为人不服从交警的处理结果,导致公共秩序混乱,民警可以根据扰乱公共秩序的规定进行处罚。
违反停车规定的处理措施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对于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行为,可以进行指出违法行为并口头警告的处理,并要求立即驶离现场。
拒绝驶离现场的处罚
如果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将受到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并且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拖车时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地点。如果因为不正确的拖车方式导致机动车损坏,应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方法
因果关系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作用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因果关系是指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直接关系,也就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他因素如道路和气候等不应作为加重或减轻当事人责任的因素。交通事故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有独立因果关系、综合因果关系和参与因果关系三种形式。
独立因果关系
独立因果关系是指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只有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因此,全部责任由该方当事人承担。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的形式。一因一果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多因一果是指当事人有两种以上的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综合因果关系
综合因果关系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双方当事人都有违法行为,并且这些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换句话说,事故是由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共同造成的。综合因果关系又分为重复综合和相互综合两种形式。
参与因果关系
参与因果关系是指在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其他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是间接的、偶然的,只有与其他因素发生关系后才会起作用。在责任认定中,承担次要责任的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基本上也属于参与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