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5-07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在犯罪后,不负刑事责任,但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情况下,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根据不同情况,刑事责任的解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即对犯罪人在作出有罪判决的同时予以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这是解决刑事责任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只有人民法院在有罪判决中才有权适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即确定有罪但免除刑罚处罚。免除处罚并不意味着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存在,而是在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以免除刑罚处罚的方式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这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本来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和受刑罚处罚,但由于存在法律规定的实际阻碍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使刑事责任消灭,行为人不再负刑事责任。例如,经特赦予以释放的犯罪人,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人以及已死亡的犯罪人,其刑事责任都基于一定的事实而消灭,国家司法机关不能再予以刑事追究。
刑事责任的转移处理方式只适用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根据我国刑法第11条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