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19
抢劫罪是一种侵犯财产罪,属于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一般情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然而,根据法律第13条的规定,如果行为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就不认定为抢劫罪。例如,青少年偶尔进行恶作剧式的抢劫,行为有节制,数额极其有限,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夺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如果因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即使抢夺的份额较多,以及类似的民事纠纷,属于处理方法不当的问题,不具有非法强占他人财物的目的,因此不构成抢劫罪。
如果因为子女离婚、出嫁女儿暴死等事情激怒,而纠集亲友多人去砸毁对方家庭财物,抢夺粮菜鸡猪等,属于婚姻家庭纠纷中的泄愤、报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进行调解工作,妥善处理,而不应将其视为抢劫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条第2款规定,如果行为人仅以所输赌资或所赢赌资作为抢劫对象,一般不构成抢劫罪。然而,如果行为构成其他犯罪,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罪与抢劫罪是常见的法律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性难点就是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及转化问题。
盗窃罪是指在他人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趁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将财物偷走。其客观特点是受害人毫无察觉,没有任何防备。而抢劫罪是指对受害人实施的强行夺取财物行为,客观上,受害人已经知道犯罪人要抢夺其财物,而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夺走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