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被绑架怎么样才能立案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5
绑架罪是使用暴力、胁迫等方式向他人勒索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的行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为严重侵犯了人身安全,并且在绑架过程中容易对当事人造成伤害。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惑。
亲人被绑架的立案条件及认定标准
立案条件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之一应当立案:
(1)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
(2) 绑架他人作为人质;
(3)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
绑架罪的认定标准
为了准确划定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及非法拘禁罪的界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绑架罪以勒索财物、扣押人质为目的,而拐卖妇女、儿童罪以出卖被绑架的妇女、儿童为目的。此外,绑架罪的对象包括妇女和儿童,而拐卖妇女、儿童罪仅指妇女和儿童。2. 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近年来,由于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人质型”犯罪案件增多。这种案件以强行扣押“人质”,胁迫他人履行某种行为为目的。虽然形式上与绑架罪相似,但实质上有明显区别:首先,犯罪目的不同,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非法拘禁罪以逼索债务为目的;其次,犯罪对象不同,绑架罪的被害人通常是无过错的,而非法拘禁罪的“人质”大多有过错。3. 偷盗婴幼儿的犯罪性质:对于偷盗婴儿的案件,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应分别定罪。根据刑法第239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定为绑架罪;而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定为拐卖儿童罪。
绑架罪与数罪的界限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并在杀害被害人后勒索财物的行为,是否应定为一个罪或两个罪存在不一致的认识和做法。首先,绑架罪侵犯的不仅是被害人的财产权利,更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包括健康和生命权利。因此,在台湾刑法中,此类犯罪被称为“掳人勒赎”罪。其次,使用暴力、胁迫手段绑架他人是绑架罪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使用暴力、胁迫可能导致“人质”死亡或被杀害,因此这种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再次,绑架罪的故意属于概括的故意,既包括勒索财物的故意,也包括危害“人质”的故意。概括知音的犯罪对象是不确定的,只要行为人对犯罪事实有概括的认识,就可以构成故意犯罪,并不要求行为人明确犯罪结果发生的对象。最后,由于绑架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法定刑较重。基于此,绑架“人质”并加以杀害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之一。无论是在勒索财物前还是勒索财物未成功之后危害“人质”,都不影响犯罪性质的认定。因此,不能以行为人在勒索财物前后杀害“人质”作为认定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绑架罪的既遂标准
绑架罪的既遂应以行为人是否劫持并实际控制被害人为标准。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绑架他人的行为,就构成绑架罪的既遂,而不以财物是否到手或其他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如果由于被害人的反抗或他人及时解救等客观原因,导致绑架未成功实际控制被害人,仍构成绑架罪的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