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的追诉时效如下:
追诉时效为五年。
追诉时效为十年。
追诉时效为十五年。
追诉时效为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后认为有必要追诉,需要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核准。
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则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追诉时效内再次犯罪,前次犯罪的追诉时效从后次犯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以下情况不受追诉时效限制: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不受追诉时效限制。
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时效内提出控告,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未立案,不受追诉时效限制。
刑法制定追诉时效并非对犯罪的宽容,而是有以下意义:
刑罚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预防犯罪。如果犯罪人在法定时效内没有再次犯罪,说明其已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改过自新,刑罚已不再必要。及时处罚犯罪人可以警示其他潜在犯罪者,但对已过追诉时效的犯罪追究,很难达到及时警戒的预防效果。
对于轻微的刑事犯罪,经过一定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当事人之间可能已相互和解。如果超过追诉时效再追究刑事责任,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
犯罪后未及时受到刑罚处罚,随着时间的推移,罪证可能消失,当事人可能死亡。如果无限期地追诉,司法机关将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削弱及时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