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内做出判决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流程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内做出判决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0-07-21

 
17925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利益,那么行政诉讼什么时间内要做出判决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内做出判决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如果是用普通程序审理的,6个月内作出宣判,用简易程序审理的,45日内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二、行政诉讼庭审程序

1、开庭准备。人民法院应在开庭前3日传唤、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按时出庭参加诉讼。对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张贴公告,载明开庭时间、地点、案由等。

2、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3、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庭审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为法庭辩论奠定基础。法庭调查的基本顺序是:第一,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的陈述;第二,通知证人到庭作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询问证人,宣读未到庭证人的证人证言;第三,通知鉴定人到庭,告知其权利义务,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第四,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第五,通知勘验人到庭,告知其权利义务,宣读勘验笔录。

4、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指在合议庭主持下,各方当事人就本案事实和证据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意见,反驳对方的主张,进行言词辩论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的顺序是: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互相辩论。在法庭辩论中,审判人员始终处于指挥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应引导当事入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同时,审判人员应为各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平等的辩论机会,保障并便利他们充分行使辩论权。

5、合议庭评议。法庭辩论结束后,合议庭休庭,由全体成员对案件进行评议。评议不对外公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对不同意见也必须如实记人笔录,评议笔录由合议庭全体成员及书记员签名。

6、宣读判决。合议庭评议后,审判长应宣布继续开庭并宣读判决。如果不能当庭宣判,审判长应宣布另定日期宣判。

延伸阅读
  1. 法院逮捕多长时间宣判呢
  2. 交通事故后多长时间可以起诉
  3. 行政判决上诉期有多长时间
  4. 一审庭审结束后多长时间宣判
  5. 重审需要多长时间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医疗纠纷超过一年有效吗
  2. 警方立案前的调查程序及时限
  3. 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职责和作用
  4. 遗产继承权诉讼时效的规定
  5. 欠债不还法院怎么起诉
  6. 非法经营罪怎么进行无罪辩护
  7. 刑事诉讼法辩护的规定有什么呢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