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2-18
判决书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如果民事判决书没有合法送达给当事人,其不会产生法律效力。
民事判决书可以分为一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二审程序的判决书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民事判决书等几种类型。
一审判决书,也称为一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受理的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经过第一审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国家的民事法律、法规或经济法律、法规,对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处理决定。
二审判决书,也称为二审民事判决书,是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或经济纠纷案件,经过第二审程序审理后,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一审民事判决的书面处理决定。
再审判决书,也称为再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对本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和调解协议,在发现确有错误、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再申请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情况下,经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后,就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作出重新确认处理的书面决定。
特别程序的民事判决书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特殊类型的案件,对某种法律事实是否存在或某种权利的实际状态如何依法作出确认的书面决定。特别程序的案件特点是:一是不涉及民事权益争议;二是起诉人或申请人不要求追究民事责任。
如果当事人未收到判决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主动查询:当事人可以主动查询判决书是否已经送达,通过法院的官方网站或其他渠道进行查询。
2. 咨询律师:当事人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法律意见和建议,了解未收到判决书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方法。
3. 申请复议:当事人可以向相关法院申请复议,要求重新送达判决书。
4. 提起上诉: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依法提起上诉,将案件提交给二审法院进行审理。
5. 申请再审:如果当事人认为一审判决存在错误,符合再审条件,可以向相关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应该积极采取行动,确保自己及时收到判决书,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