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死亡会终结行政诉讼吗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1-09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保障公民合法利益非常重要的法律,提起行政诉讼时,原告一般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被决定人,也可以是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那么原告死亡会不会终结行政诉讼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行政诉讼中原告死亡的影响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原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去世,并且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那么行政诉讼案件将会终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以下情形下,行政诉讼将会终结:
- 原告死亡,并且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
- 作为原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
根据本解释第八十七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规定,如果因上述原因中止诉讼九十天后仍然没有人继续诉讼的,将会裁定终结诉讼,但特殊情况除外。
是否必须请律师参与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通常被称为“民告官”,在大多数人看来,与政府打官司很难胜诉,即使起诉也需要律师的帮助。然而,实际上,行政诉讼是可以自行维权的,并不一定需要请律师,具体是否需要请律师应根据案情来决定。
如果当事人对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程序了解,并且自身有能力胜任,那么可以选择不请律师。
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
- 确定管辖法院:行政诉讼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三类,如果要提起行政诉讼,首先需要找到有管辖权的法院。
- 起诉状的准备:起诉状的内容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的相关信息资料,诉讼请求事由,以及证据和事实等。
- 审理过程:在开庭三天前,法院将传唤当事人,并通知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参与诉讼的相关人员,告知他们开庭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案由等信息,对于当事人和参与诉讼的人员,还应告知合议庭的组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