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后多久开始执行程序?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0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而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后,会在6个月内作出宣判,法院会下达判决书,那么法院判决后什么时候进入执行程序?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法院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时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审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的第15天,判决书即生效,并进入执行程序。对于二审判决,一般是在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进行执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申请执行的条件
申请执行是指根据生效法律文书有权利的当事人,因为义务人逾期拒绝不履行义务,为了实现义务人合法权利,向人民法院依法请求强制执行的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提供一份强制执行申请书。如果申请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加盖公章;如果申请执行人是自然人,应由本人在强制执行申请书上签名或捺手印。强制执行申请书不得使用圆珠笔书写,不得使用复印件。
- 提供证明申请执行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一份,如果受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还需提供委托代理资料。如果申请人申请执行非法院法律文书,还需提供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一份。
- 提供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一份和复印件两份。法院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加盖承办法官的法律文书生效章。如果经过两级法院审理,一、二审法院的法律文书均需提供。
- 提供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及被执行人住址、联系方式等材料。如果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还需提交采取保全措施的民事裁定书复印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