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4-02-1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执行请示案件的结案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答复和销案。
答复是指符合请示条件的结案方式。在执行请示案件中,如果符合相关条件,执行人员会给予答复,并对案件做出相应的处理。
销案是指不符合请示条件的结案方式。如果执行请示案件不符合相关条件,执行人员会决定将案件销案,即不再继续处理。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执行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法律原则。
执行的合法性原则要求执行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这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执行活动必须以法定的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如果没有法律文书或者法律文书未生效,或者生效的文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种类,就不能启动执行程序。其次,采取的执行措施不能超出法定的范围。执行人员在采取执行措施时,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最后,执行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例如,在采取执行措施之前,执行人员应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只有在被执行人不履行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执行标的是指人民法院执行活动所针对的对象,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两个方面,但不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要求执行活动必须限制在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范围内。
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必须照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活动中,应尽量保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既要采取强制手段,又要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促使其自动履行。除了采取强制措施外,还应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执行义务。
协助执行原则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如果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协助执行,应根据法律规定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以便协助完成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