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7 更新时间:2024-04-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情况,监察机关在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的基础上,经审批后可以采取留置措施。然而,留置措施并非永久有效,其解除条件与方式如下:
在采取留置措施后,如果监察机关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的情况,并决定移送审查起诉,那么监查部门会解除留置措施,并将留置人员移交给检察机关进行进一步的程序。
如果在采取留置措施后,监查部门未能发现犯罪行为,或者认为可以解除留置,或者留置期限已届满,那么监查部门应当撤销案件,并解除留置措施。尽管未移送司法机关,但根据调查结果,仍可对被调查人和所在单位提出党内处分建议,并向其提出监查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采取留置措施的条件和情形。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当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并且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同时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监察机关可以依法审批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
(一) 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
(二) 存在可能逃跑、自杀的情况;
(三) 存在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情况;
(四) 存在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情况。
对于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根据上述规定采取留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