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1-18
果树征收赔偿应该按棵计算,因为果树种植密度较小,每棵果树都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除了考虑棵数外,还需要考虑品种、树龄、结果量、果实单价等因素,综合判断每棵果树的价值,并按照一定的办法进行补偿。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时应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其中,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地纠纷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的司法程序。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征地纠纷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这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征地纠纷中的民事诉讼通常较少,大多数诉讼属于行政诉讼。然而,并非所有程序都必须通过行政诉讼进行,有时候也可以选择民事诉讼的程序。例如,对于非法占地的行为,可以从民事角度起诉民事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已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如果该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手段,可以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
征地补偿裁决,也称为征地补偿协调与裁决,是指对补偿标准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的情况下,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裁决。这是国家为减少、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制度。该制度包括协调和裁决两个部分,协调是裁决的前置条件,未经协调的情况下不能进行裁决。
征地纠纷听证制度是指在土地征收纠纷中拟作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决定,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听证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该制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主管部门依职权组织的听证,另一类是申请人申请后组织的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