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6-14
要区分违法征收土地和合法征收土地,关键在于判断土地征收行为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并且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并按照批文进行征收。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下,国家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的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非法形式转让土地。然而,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依法对土地进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除外。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下列土地的征收需要国务院批准:(一)基本农田;(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而超出上述范围的土地征收,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对于征收农用地的情况,应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如果农用地转用经过国务院批准,同时可以办理征地审批手续,无需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而如果农用地转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征地批准权限内,也可以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无需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但如果超出征地批准权限,就需要按照第一款规定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时,需要按照法定程序经过批准,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携带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