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与保险合同条款解释发生冲突应如何解决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合同 > 人身保险合同法律知识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与保险合同条款解释发生冲突应如何解决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28

 
1431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0条规定,对于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当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时,应当按照通常理解来解释。如果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和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能够推翻的除外。如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表述与法律解释或通常理解有矛盾,法院不应予以确认。

案情

2013年4月1日,原告王某在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为自己的鲁P45571号北京现代汽车分别投保了交强险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动车损失保险等相关商业保险。发生事故后,原告弃车离开现场,并向同事报警、打急救电话,并于当晚向公安机关投案。交警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原告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并对其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认定为“弃车逃逸”。被告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拒绝对商业险约定的车辆损失和第三者损失进行赔偿。

分歧

原告认为,其弃车离开现场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逃逸行为,被告应当依照商业险的约定赔偿已发生的车辆损失及第三者损失。被告认为,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已对原告逃逸行为的性质进行了认定,根据保险合同条款的约定,对于逃逸行为保险人在三者险和车损险限额内不予赔偿。

评析

根据被告提供的《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时,不负责赔偿。根据通常理解,交通肇事逃逸是车辆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不向公安机关报案而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原告在事故发生后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并及时报警、投案,并赔偿了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因此,原告的行为不构成法律意义和通常意义上的“逃逸”。

关于被告辩称原告的行为已由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为“弃车逃逸”,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确认《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但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逃逸”的表述不能对抗法律意义和通常意义上对“逃逸”性质的理解。

综上,原告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并及时报警、投案,并对第三者损失进行了赔偿。根据保险合同和法律规定,被告应当对原告支付的第三者损失和被保险车辆的损失进行赔偿。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2. 交通事故责任书出具时间的规定
  3. 交通事故理赔交强险赔偿限额
  4.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
  5.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了什么时候放车

保险合同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逃逸怀疑酒驾认定的标准
  2. 保险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3. 特定式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
  4. 交通事故起诉材料清单
  5.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管辖地
  6. 给付性合同与补偿性合同的区别与联系
  7. 保险公司的定义和分类
保险合同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