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法法律法规 > 证券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有哪些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0-05-25

 
137495
注册制和核准制与股票发行有关,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与其相关不大,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区分注册制与核准制至关重要,不仅能保护公司避免欺诈,而且能让公司选择好的投资项目,那么如何正确区分注册制与核准制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有哪些

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主要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是注册制与核准制划分的根本标准。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作形式审查。至于发行人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要件。不作出价值判断。申报文件提交后,经过法定期间,主管机关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核准制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还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进行实质审核。”

由此可以看出,形式审核(注册制)与实质审核(核准制)的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划分标准。而实质审查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与判断,另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在界定股票发行中的核准制时,一般取实质审查的第二种含义,即判断公司证券的投资价值与风险。

注册制相关法律知识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 以便作出投资决定, 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 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 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延伸阅读
  1.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法律义务
  2. 股权众筹的法律构建
  3. 公司证券发行的基本条件
  4. 公司债券的发行人指的是什么
  5. 公开证券发行条件有哪些

证券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证券部席位号
  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金融负债性质
  3. 债券相关文件
  4. 证券市场监管的内容是什么
  5. 证券发行方式有几种
  6. 证券发行市场的结构具体是怎样的
  7. 什么是住房按揭证券化
证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