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如何避免医患纠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法律知识

影像科如何避免医患纠纷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3-24

 
13589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人都难免会生病,那么对于生病的话就需要找医生就行救助,在此我们都会认为医患关系会非常友好,但随着新闻的一些报道,我们可以看到现今的社会中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导致很多医院,患者之间更多的不信任,很多过程都存在着问题,那么对于影像科如何避免医患纠纷,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服务问题

1.1 服务态度不佳

影像科工作性质特殊,与中医患者的沟通时间有限,导致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患者中心的理念,表情淡漠,话语生硬,不耐心解释。

1.2 业务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检查不规范,阅片不系统,对各种影像信息了解不足,导致漏诊、误诊、延误诊断,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同时,缺乏必要的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对搬动病人和摆放体位时不够谨慎,可能加重病人痛苦,甚至引发新的损伤。在处理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重症,如休克、心脏骤停、造影剂过敏反应等方面,也不能立即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延误抢救时间,进而产生纠纷。

1.3 缺乏沟通

影像科与临床科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申请单提供给影像科的信息不够有价值,报告单也无法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1.4 缺乏责任心

部分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阅读申请单内容,导致病人和部位检查错误,姓名、性别、年龄错误,阅片时疏忽大意。同时,影像资料保管不善,造成影像资料的损坏、丢失,现代化医疗设备内部存储的关键数据丢失。在病人提出质疑时,科室无法提供无责任的证据。此外,不注意病人辐射防护,引起病人家属不满。

1.5 硬件问题

划价、登记、领取结果窗口过小,导致医患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候诊处人流量大,导致很多患者在等待中产生不满情绪。标识不够醒目清楚,导致一些患者无法顺利找到检查、登记、划价的地方,从而引发纠纷。

1.6 复杂的检查流程

患者在到达影像科之前已经经历了排队挂号、排队候诊、就诊等多个环节。到达影像科后,又需要经过排队划价、收费、登记、检查、取报告等复杂过程。这使得本来身体不适的患者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排队等待上,心情不佳。对于病情较急、年老体弱、活动不便、无人陪伴的患者来说,这种情况往往引发不满和怨恨。患者的这种情绪一般不敢向临床医师发泄,如果影像科稍有怠慢,患者的情绪就会发泄在放射科医务人员身上。

防范措施

2.1 改善服务态度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热爱本专业,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从细节做起为患者提供方便。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愉快地面对患者,详细热情地与患者沟通,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2.2 完善培训机制

强化科室管理,全面提高放影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培训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影像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异常迅猛,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影像科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规范的训练方案,进行全面专业训练,逐渐提高业务素质和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重症,如休克、心脏骤停、造影剂过敏反应等。

2.3 加强沟通

影像科与临床科之间应加强沟通,充分交流信息,共同得出正确的结论。影像科按照申请单完成各种检查,而申请单来自于临床各科的医师。正确理解临床医师的医嘱,做好准确的检查,帮助临床医师达到诊断目的,对于影像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避免纠纷和差错的途径。放射科医师应定期下临床,向临床医师介绍影像学知识,了解临床需求。临床科室应邀请影像科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建立复杂病例影像科临床科共同读片制度等。影像科应主动配合临床医师,确保患者在各种检查和治疗之间的衔接,不使工作脱节。当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发生矛盾时,双方应及时沟通查找原因,而不是相互推诿。

2.4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阅读申请单内容,规范检查,严格审核。专人妥善保管影像资料,做好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数据存储。对患者做好辐射防护。规范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不能妄下结论,而是提出可能的诊断并给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2.5 改善硬件条件

合理布局影像科,使各检查部门相对集中,标识清楚。减少中间环节,将医技检查划价工作交由收费员承担。建立老、弱、急症患者优先检查制度,缩短检查和取报告的时间。在病人流量较大时设立放射科巡诊医师或导医服务。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 调解

首先,发生医疗纠纷的双方应进行调解。调解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调解,若一种调解方式不成功,可尝试其他方式。调解方式包括:

  1. 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患方知情权,应对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 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 第三方调解。

2. 司法鉴定

如果纠纷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可以进行司法鉴定,根据司法鉴定结果进行法律程序的处理。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需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3. 法律诉讼

在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 住院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或持有异议,首先向科室主任反映,由科主任调查或安排有关人员给患方作出解释或答复。

2. 对科室解释或答复的问题若有异议,患者或家属可投诉到医院相关管理部门解决。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解释和答复。

3. 如果对医院管理部门的答复意见仍有异议,可以申请医疗鉴定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延伸阅读
  1.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2.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3.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4. 医疗过失鉴定
  5. 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理赔时效及流程(《侵权责任法》失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2.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3. 竹山法院受理胡月英医疗纠纷案件
  4.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5.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6.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7. 意外医疗赔偿标准是什么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