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1-25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医疗纠纷案件中,首先需要审查鉴定委托书和相关的送检资料材料等。
为了充分了解案件的事实和各方的意见,需要举行听证会,以便相关当事人进行陈述和辩论。
鉴定人将根据相关材料和听证会的内容进行鉴定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鉴定人将根据鉴定结果出具鉴定文书,该文书将成为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证据。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程序受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法律规定的指导。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一鉴定工作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如果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且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那么双方当事人应当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中华医学会还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