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容整形机构消费遭遇欺诈行为怎么办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14
为了扩大自己的美容业务,许多美容机构向社会发放广告,希望有人来美容,广告中可能有欺诈行为。那么,在美容整形机构消费遭遇欺诈行为怎么办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规定
1、消费致死伤受害人可索双倍惩罚性赔偿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明知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并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身体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获得损失金额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医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明确,如果明知自身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存在缺陷,例如以次充好、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针剂、填充物、以国产产品冒充进口等,并故意不告知前来就诊的客户,导致在服务过程中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此外,受害人还有权要求获得损失金额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赔偿范围可能包括人身伤害损失、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损失等因医疗美容服务存在缺陷造成的损失。如果导致死亡,还应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此外,还应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受害人除了可以获得赔偿损失外,还可以主张获得相当于两倍损失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在北京地区,因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而导致消费者损害的情况下,最高赔偿金额可达210万。
2、欺诈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提至三倍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金额。增加赔偿的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则应为五百元。所谓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医美企业在进行对外宣传时,应特别注意广告宣传方式和内容。此外,在与顾客进行现场咨询、电话咨询或网络咨询时,咨询师应统一话术,明确底限,即使夸大也应掌握分寸和尺度。否则,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能导致相当于三倍手术费的损失。除了经济上的损失,虚假宣传还可能面临有关政府机关的处罚,以及商誉的损失,后两项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3、消协可进行公益诉讼
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对于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是一种补充途径,赋予消费者权益救济的权利。如果消费者个人受到损害,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有多个消费者受到侵害,他们也可以推选代表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大多数纠纷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一些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侵害了众多消费者的权益,这些行为可以由消费者协会根据法律规定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以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