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起诉行政不作为的注意事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公民起诉行政不作为的注意事项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3-28

 
132989

公民起诉行政不作为的注意事项

受案范围的界定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和其他组织对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发给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行政案件:1、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提起诉讼的法定条件

为了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满足以下法定条件:1、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期限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起诉期限如下: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2、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后超过两个月不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4、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不作为的危害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腐败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之一。与滥施权力、乱作为不同,滥施权力者是利用权力超越合法权限或不按法定程序行事,以谋取私利,涉及贪污受贿。而行政不作为则是不履行或少履行权限内应该做的事情,不按法定职责行事,严重阻碍国家法律的顺畅施行,导致法律法规的作用减弱,行政相对人乃至社会公共利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行政不作为也是行政上的一种腐败行为。

政府职能错位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政府本应承担为市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如果行政不作为行为大量存在,政府就偏离了公共权力机构的职能。另一方面,政府经常越权干预市场交易关系,对市场进行指挥而不是指导,不管应该管的事情,不作为;乱管不该管的事情,乱作为。这常常导致市场失灵,政府行为不足。行政不作为行为也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常应以行动和明示方式履行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硬性规定。然而,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不作为的方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就会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延伸阅读
  1.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件
  2. 不属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法律的民事责任
  3. 庭审发言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4.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5. 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2.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
  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4.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
  5.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6. 案情
  7. 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及其特殊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权利用尽不属于侵权行为
  2. 现有技术不构成专利侵权
  3.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4. 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5. 伪造商标标识的侵权纠纷
  6.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7. 侵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相邻权纠纷答辩状范本
  2.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3. 混凝土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4. 商场员工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