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强制执行债权文书的法定条件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6
债权文书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的关系明确,能够有效的确定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的一种法律文书。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公证强制执行债权文书的法定条件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证强制执行债权文书的要件
一、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根据司法部1990年12月12日发布的《公证程序规则》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应在公证证词中明确注明,并包括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强制执行标的的名称、种类和数量等。只有在公证证词中明确写上“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字样,公证机关赋予的债权文书才能成为能够强制执行的债权文书。如果没有注明这样的字样,当事人无法使用该公证书申请强制执行,即使申请了,人民法院也无法受理。
二、人民法院审查无错误
人民法院在受理经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后,并不会立即进入执行程序,而是要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进行审查。这是因为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其行使职权时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独立表达意见,不能服从于其他机关。另外,由于某些债权文书尽管经过公证,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也难以保证没有错误。因此,人民法院对公证机关出具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并不是只要当事人申请就必然予以执行,而需要经过审查程序。
三、具有执行证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在2000年发布的《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第四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债权人可以向原公证机关申请执行证书。根据第七条规定,债权人凭债权文书和执行证书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这一联合通知进一步加强了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程序规定,并具有更高的操作性。在公证书出具到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之间往往存在一段时间,债权债务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公证机关再次审查确认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为使债权文书具有有效性,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只有具备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才能被称为公证强制执行债权文书。这些要件的存在确保了债权文书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