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1-25
在连带共同保证情况下,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对于无法向债务人追偿的部分,应根据各连带保证人内部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担。如果没有约定,应进行平均分担。
连带共同保证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应当平等对待,并共同承担主债务的清偿责任。然而,根据这个规定,当其中一个连带共同保证人承担责任后,必须先向主债务人追索,而不能直接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索。这导致较有清偿能力的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处于不利地位,而将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置于补充责任人的有利地位。因此,原告甲公司无法对其他保证人提起诉讼。
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应适用一般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六条和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分为普通时效期间、特别时效期间、最长时效期间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时效期间。除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外,其他几类诉讼时效期间均存在中断的可能。
既然《担保法司法解释》将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界定为诉讼时效,那么它自然也存在中断的可能。
在一般保证情况下,债权人必须首先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这样一般保证人才不会因保证期间届满而免除保证责任。在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会引起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然而,这是否必然引起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呢?如果在一般保证责任情况下,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并不必然引起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就会对债权人造成明显的不公平后果。因为债权人在经过诉讼或仲裁程序后,对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可能已经完成,而保证人可能已经不再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