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31
根据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章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行政许可设定权。然而,这种设定权的行使必须遵守限制,即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企业进入本地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根据上述规定,个人或企业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另一个行政区域内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被许可人有权依据已获得的行政许可证在该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然而,个人或企业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另一行政区域有效,可能引发一个问题,即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机关可能并非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行政区划内的行政机关在该行政区划内从事日常的行政管理活动。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的特殊规定以外,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因此,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以外从事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应当由该行为地的有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确定的违法行为属地管辖原则固然重要,但仅由违法行为地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无法保证行政管理的连续性、统一性和效率性。因为被许可人在异地受到行政处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时,本行政区域签发营业执照的行政机关并不知晓。因此,实行行政机关之间的抄告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抄告制度是指没有隶属关系的国家机构之间互相抄送文件、告知情况的制度。与报告制度不同,抄告制度是指平级机关之间或没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的抄告。它既可以是本行政区划内有关机关之间的抄告,也可以是跨行政区划机关之间的抄告;既可以是同一职能机关之间的抄告,也可以是不同职能机关之间的抄告。
抄告制度的基本特点在于:
根据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
这一规定主要适用于不同行政管辖区之间的行政机关,在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中实行的抄告活动。
根据本条规定,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应当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这样做有助于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全面了解情况。如果被许可人在得到抄告后被行政管辖区域外的行政机关依法吊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证,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就可以依法注销对被许可人作出的行政许可。
总之,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中的抄告制度规定是行政立法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创新。它对于促进不同行政管辖区域的行政机关之间在日常行政许可监督管理中相互沟通信息,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统一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